跳到主要內容

輕鬆認識 處理器、記憶體、硬碟 的三角關係 基礎篇


很多朋友在買電腦前,一直覺得事前要做規格與價格的比較實在是很困難,永遠搞不懂記憶體的容量跟硬碟的容量到底是有什麼差別。處理器的核心數量(幾核?幾何?傻傻分不清楚)是不是越多越好嗎?以及上面標示的速度,到底要怎麼樣挑才對?

如果你剛好要買電腦,建議你先暸解一下這三樣電腦裡的重要元件,才不致於讓你買到很奇怪又不合用的規格。

處理器X記憶體X硬碟

處理器又簡稱 CPU ,記憶體簡稱 Ram ,這三者關係著使用者感受到的操作速度,只要其中一方不能配合就會降低整體的效能,就算其中一個是超級貴的神級裝備也會被豬隊友拉速度。因此買電腦的時候這三者不能只單看某一方的好壞。

每次在解說這三者(處理器、記憶體、硬碟)是什麼的時候,我都會這樣比喻:就像是廚房裡的菜刀、砧板、冰箱。菜刀是 CPU 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切菜(運算、處理資料),而雙核 CPU 就好比是兩把菜刀;四核是四把菜刀以此類推。標示處理器規格的數字 XX Ghz 則是表示每秒運算的次數,數字越大則越快。

記憶體則是 CPU 重要的搭擋,就像菜刀與砧板一樣,菜刀必須在砧板上切菜;CPU 必須在記憶體上處理資料。記憶體的大小差異,就在於 CPU 可以同時在記憶體上處理資料的總量能有多少。就好比砧板的大一點,就可以多放一些要切的菜。記憶體大一些則可以存放較多正在處理或使用的資料,而不至於空間不足,需要花時間一直去搬移資料、挪出空間。

第三個是硬碟,常有人因為記憶體與硬碟都是標示有多少儲存空間,而搞不清楚兩者的差別在哪。硬碟就好比是冰箱,存放著各種食材或煮好的食物,也就是電腦上儲存資料的位置。儲存資料的空間怎麼跟電腦的速度會有關係呢?因為記憶體與處理器的速度實際上是非常非常快的,但負責儲存與供給資料給運算單元的硬碟能不能配合得上「運輸」資料的速度,就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了。舉例來說,當我們按下開機按鈕後,硬碟必須將大量的資料一個一個的送到記憶體上,讓電腦系統可以被處理器使用,這「一個一個」資料運送速度的快慢,完全就是取決於硬碟的讀取與寫入速度了。

所以這三者的關係是息息相關的,只要其中一個速度跟不上,另外兩個再快也沒用,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舊電腦會把硬碟換成速度比傳統硬碟快的固態硬碟了。舊機換上固態硬碟的速度甚至可以比原來剛買的時候還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 macOS 10.15 問題】公共 WiFi 登入頁面跳不出來

升級至 macOS 10.15.1 的系統版本之後,陸陸續續有使用者表示在選擇需要登入帳號密碼的公共 WiFi (例如星巴克的免費 WiFi 或是路邊的 CHT WiFi )無法在選好連接的 WiFi 後,自動跳出打帳號、密碼的登入頁面。 目前經過幾番測試確定是由於系統更新之後造成的,解決的方法有兩種(但治標不治本)。 治標方法一: 連上 WiFi 後,打開瀏覽器在網址列輸入  http://captive.apple.com/hotspot-detect.html 這個網址可以直接連接到各個公共 WiFi 的登入頁面。如果知道原來登入的網址也可以直接輸入登入頁面的網址,只要這邊輸入帳號密碼之後就可以正常連上網路了。 治標方法二: 選好要連接上的公共 WiFi 之後,雙擊以下路徑的 App : /System/Library/CoreServices/Captive Network Assistant.app/ 理論上點擊之後應該就會自動跳出登入的頁面。 最理想的解決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等待 Apple 發佈修正更新檔,只要有新版本的系統更新建議都可以盡快安裝,以解決目前的系統錯誤。 溫馨提醒:更新都有失敗的風險,更新系統之前請先備份重要資料。 如果還是不行的話建議您與 Mac 好夥伴 聯繫,預約專業一對一的諮詢服務。

iPad 字太小老花眼看不清楚 畫面能放大嗎?

在 Apple 的系統中,非常注重各種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只要曾經打開手機上的「輔助使用」設定,便可以看到針對盲人、老花、色盲、重聽等各種不同身障人士設計的操作模式。 然而現在許多年輕人在所選擇送家中長輩禮物時,經常會挑選 iPhone 或 iPad ,畫面的超高解析度的確能夠顯示出相片許多的細節,但相對的操作畫面對於有老花眼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就是一大困擾。 今天就要教各位長輩怎麼解決看不清楚的這個困擾!